記者 白宇 通訊員 朱慧花 報道 9月25日,全國儲能技術專業學科建設論壇在華北電力大學舉辦。據了解,儲能技術是帶動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調整的關鍵技術,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加快布局儲能學科、大力發展儲能產業,對于我國構建更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舉辦儲能技術專業學科建設論壇也成為華北電力大學主動響應國家戰略需求的一次具體行動,同時也是該校聯合各界推動儲能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與科學研究的又一積極舉措。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建設儲能專業學科是一項涉及多學科、跨領域匯聚融合的復雜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發揮高校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的主體作用,還需要政產學研用各方匯聚資源、凝聚智慧,群策群力推進儲能專業學科走向更好的未來。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范海林表示,教育部將從專業布局、專業建設、科教融合、育人機制等方面推進儲能專業建設發展,多領域、多途徑和多方式、依托高校、企業等多元主體培養儲能技術研發型人才和產業應用型人才。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為儲能產業打基礎、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推動儲能市場化應用。儲能技術等相關學科專業將在招生計劃、人才引進、資金投入、職稱評審等方面獲得優先支持。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表示,國家能源局積極引導儲能產業發展,聯合各相關單位出臺了多項政策指導文件,推動儲能的標準化發展,建立了儲能專用的信息平臺。
國家電網總工程師陳國平表示,國家電網正在健全和完善新業務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落實儲能等新業務實施方案,促進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華北電力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劉吉臻院士指出,儲能專業的建設需要充分發揮各高校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學科交叉。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教指委主任何雅玲院士作了題為“著眼全球能源革命,培養儲能拔尖人才”的主題報告,認為要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以產教融合發展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華北電力大學副校長王增平作了題為“推動儲能發展,貢獻華電智慧”報告,介紹了華北電力大學從儲能材料、應用場景到儲能技術等方面建設儲能技術鏈和生態鏈,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綜合布局,打造學科高地。
論壇上,國家電投氫能公司董事長李連榮、天津大學副校長胡文平、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副所長陳海生、青海大學教授梅生偉、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麥立強、重慶大學教授廖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趙長穎、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帥永、中國礦業大學教授饒中浩等專家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作專題報告。與會高校和企業人員圍繞儲能學科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
據悉,華北電力大學面向電網側和發電側,依托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新能源學院三大學院,先后成立了先進材料研究院、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儲能技術研究院和華北電力大學-三峽集團氫能聯合實驗室等四個研究平臺,圍繞鋰電池材料與技術、儲熱材料與系統、電解水制氫儲氫及燃料電池技術、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飛輪儲能技術五個儲能技術和應用,全面布局儲能學科發展,為我國儲能學科建設發展和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