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納是光伏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保障,只有更好的消納,才能更好的發展。
日前,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公布2020年全國光伏發電新增消納能力48.45GW。其中,國家電網經營區2020年光伏新增消納能力3905萬千瓦,南方電網經營區光伏新增消納能力740萬千瓦,內蒙古電力經營區光伏新增消納能力光伏200萬千瓦。
在此之前,由于受疫情影響行業紛紛調低對光伏新增裝機的預測,該數據的公布,可以說給了行業很大的信心。
2020年光伏消納現狀和預測
據統計,一季度,光伏消納利用率水平同比下降;二季度,消納形勢向好。整個上半年,棄光現象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華北地區。華北地區上半年光伏消納同比整體下滑,棄光電量9.2億千瓦時,占全國32.9%,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西北地區光伏消納維持上升態勢,棄光電量17.7億千瓦時,占全國63.5%,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
行業專家預計,下半年光伏新增裝機將有所回升,一方面下半年依然有約3700萬千瓦光伏消納空間,另一方面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競價結果已發布,約2597萬千瓦光伏競價項目計劃在2021年6月底前并網。由于已復工及新開工一批電網輸變電工程,相關新能源送出受阻情況將逐步好轉,下半年全國整體光伏消納形勢穩步向好。但也有人認為,電網消納困難問題可能會更加突出。
重點地區消納問題仍需持續關注。其中,山西北部、內蒙古西部、河北北部等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較大,建議進一步加強網源工程的協調建設力度,做好新能源消納的統籌工作以及新增項目并網投產時序的合理安排。
各省發布項目建設要求,合理規劃消納空間
河北省
7月17日,河北省發改委下發《關于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在建項目建設的通知》,根據文件,考慮到疫情影響,2020年6月30日前未并網競價光伏項目可自愿轉平價,并網截止時間適當延至2020年12月31日。另外,文件指出,今后凡新核準或備案項目,兩年內未開工建設或無實質建設進展的,一律取消項目計劃,騰出的資源和電網消納送出空間優先保障安排國家、省重大示范項目。
陜西省
7月15日,陜西發改委在《關于轉發國家能源局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競價結果的通知》一文中明確,截至2020年12月底,集中式光伏電站建成容量低于80%的市,暫停該市2021年度光伏發電項目開發權,同時暫停該企業2年省內光伏發電項目開發權。
競價項目搶占部分空間
2019年國家能源局公布了22.8GW的競價項目,實際并網項目僅為50%左右,約有10GW項目將在今年并網。而根據今年的光伏發電建設方案,目前僅有寧夏發改委要求轉結項目須在5月31日前開工,未開工的企業不得申報2020年度項目。其余多個省份規定參與競價的光伏項目包含1月1日后已并網項目以及2020年12月31日新增并網的項目,這意味著約10GW轉結競價項目將分食48.45GW的總消納空間。
競價項目之外,轉結平價項目也會侵占一些消納空間。2019年第一批光伏平價上網項目總量為14.78GW,據統計僅有1.52GW項目完成并網。需要關注的是,在這些未實現并網的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既占用了去年的指標,又將占用今年的消納空間。
平價時代,保障消納是關鍵
2020年,國家積極支持、優先推進無補貼平價上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推進光伏向平價上網階段平穩過渡,保障消納是關鍵。
行業專家表示,光伏發電正邁向全面平價,進入后補貼時代,需要發揮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長效和重要作用。同時專家強調,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方向不會變,而消納條件是決定新增規模的因素之一。需要強化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保障持續穩定的增長空間,同時發揮綠證及交易機制的作用、延續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機制,通過開發項目開發市場、實施競爭配置項目等手段探索和逐步實施項目建設管理,讓可再生能源項目盡可能多地參與電力市場,最終推動光伏發電技術和經濟競爭力的提升。
國網能源研究院建議,首先要完善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并做好與現貨市場設計銜接,激勵各類資源為系統提供靈活調節能力;其次,需要完善新能源跨省區交易機制,逐步建立相互開放的、跨省區的統一市場機制,促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消納。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