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張北草原已是冰雪天地。大片的皚皚白雪之中,星羅棋布的湛藍色光伏板與緩緩轉動的白色風車早已整兵待發,只待由國家電網公司承建的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以下簡稱“張北柔直工程”)正式投運,便立刻奔向用電負荷集中的首都北京。
“12月24日,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已正式啟動張北-北京端對端系統調試。”國網冀北電力公司建設部副主任張寶華表示,目前,張北柔直工程的現場建設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直流線路全面具備帶電條件,全力爭取2020年上半年投入運行,以早日為加快推動我國能源綠色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張北綠電將燃冬奧璀璨燈火
作為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示范區,張家口風能、太陽能資源十分富足,多能互補優勢明顯。然而,身懷寶藏的同時,當地相對局限的消納能力,使清潔能源集體外送成為了解決張家口地區能源消納“卡脖”難題的唯一路徑。
據國網冀北電力建設部項目管理高級主管劉中華介紹,張北柔直工程為匯集和輸送大規模風電、光伏、儲能、抽蓄等多種形態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工程正式投運后,將依托666千米±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及張北、康保、豐寧、北京4座換流站,實現工程最大輸送能力450萬千瓦、總換流容量900萬千瓦,以大幅提升張家口清潔能源的輸送能力,助力當地可再生能源的大功率輸出,并有效化解張北地區困擾已久的能源消納難題。
更為重要的是,張北柔直工程的建設投運,將促成張北新能源基地、豐寧儲能電源與北京負荷中心的隔空“牽手”,推動多種形態能源的互補和靈活消納,對于我國在新能源富集地區探索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新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作為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點配套工程之一,張北柔直工程可謂‘綠色奧運’、‘低碳奧運’理念的最好實踐。”張寶華表示,張北柔直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向北京地區輸送清潔電量約225億千瓦時,大約相當于北京市年用電量的十分之一,折合每年節約標煤7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40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張北柔直工程輸送的大規模清潔電量,2022冬奧會場館有望實現100%全清潔電力供應。不僅能夠滿足冬奧會的綠電需求,更將大幅提升北京地區新能源電力消費比例,為助力首都能源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12項世界第一拓寬網源友好之路
世界上第一個采用真雙極接線的大規模風電、光伏孤島送出直流電網工程,世界上最大容量交流耗能裝置,世界上最高電壓等級最大輸送能力直流電纜……張北柔直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創下的12項世界第一,是對國網人為推動我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在更高電壓等級、更大輸送容量上創新發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的最佳褒獎。
柔性直流輸電是當今電網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具有可控性好、運行方式靈活、適用場合多等顯著優勢,在偏遠地區和海上新能源并網、異步電網互聯、城市供電等應用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為加快推進我國能源綠色轉型升級,基于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構建的直流電網成為順利推進張家口清潔能源大規模外送的關鍵。
“作為世界首個真正具有網絡特性的直流電網工程,張北柔直工程的創新引領和示范意義十分重大。”國網冀北工程管理公司張北換流站業主項目經理郭良告訴記者,自2018年2月開工建設以來,張北柔直工程就在世界上率先開展了四端柔性直流環形電網的建設,并把柔性直流輸電電壓提升至了±500千伏,單換流器額定容量提升到了150萬千瓦,還首次研制并應用了直流斷流器、換流閥、控制保護等直流電網關鍵設備,使工程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均實現國際首創。
作為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進一步提高了我國電工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并將繼續鞏固、擴大我國在世界直流輸電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助力我國電力技術持續進步。
“通過世界領先的直流電網技術,大規模清潔能源接入對電網穩定性的影響將大大降低,供電可靠性大幅提升。”張寶華表示,張北柔直工程的順利投運,將助力張家口地區豐沛的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轉為穩定綠電送往京津冀地區,并有望為清潔能源的友好接入和靈活傳輸探索一條創新之路。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